自從五月底買進JVC 50U這台4K電視以來已經三個多月的時間了
雖然現在仍然對於它播放照片的能力感到相當滿意
但每次要專程將照片放在隨身碟中插上電視播放其實有點麻煩
大部分的時間都回歸到一般的螢幕用途
只用來打打PS4,看看動畫之類的,4K的功能其實有點可惜
果然,是該讓它有發揮完整實力的時候了......
初期有三個方案 :
1.用原先的電腦換上有硬解HEVC/H265能力的顯卡
2.重新組一台新的HTPC
3.筆電
這次的目的有考量在一萬元左右的預算來完成,看完現在這個價位的筆電規格,第三個選項首先被剃除
然後,試著將舊電腦塞進電視下方的櫃子之後,我們很快找出了正確答案......
三天後ITX機殼便順利的送到家裡來了^ ^
原本的機殼其實也不算大,ITX機殼大概是八分之一左右的體積
比一台PS4還小喔!!
內部空間非常簡潔,中間橫槓的部位是掛置硬碟的地方,不過因為空間有限,只能裝一台2.5吋的硬碟
上方是電源板,提供主機板需要的24PIN&4PIN線材,以及一個大4PIN、一個SATA電源線
雖然購買前就有注意到,但還是忘了把USB光碟機從台中帶回來,為了這件事情吃了不少苦頭......
第二天買了一條大4PIN轉SATA電源,拆下舊電腦的光碟機,用了有點克難的方式安裝系統....
接下來介紹一下這次的其它主角 :
主角一號 : INTEL PENTIUM G4500
會選擇它主要是因為內建的HD530可以硬解H265 4K視訊,CP值相當的高
主角二號 : ASRock H110M-ITX主機板
也是個價格實惠,該有的功能一個都不缺的好選擇
主角三號 : SEAGATE ST500LM000 2.5吋 500G混和碟(8GB NAND/64MB Cache)
以前有換裝過32MB版本的在筆電上,性能來說真的還滿滿意的,不輸給一般3.5吋的版本
考量到這個機殼只有一顆2.5吋硬碟的空間,然後又有播放4K影片的打算
容量、性能、價格的取捨中選擇了這一顆硬碟
主角四號 : HDMI 2.0線材
如果要組裝4K用的播放系統的話,2.0線材是當中最便宜但是最關鍵的一個素材
沒有它,就算你有再好的電腦,當要播放2160P/60fps以上規格的影片時就只有吃鱉的分了
PS : 到了HDMI1.4,資料傳輸頻寬為10.2Gbps,僅能對應至2160P/30fps規格(HDMI2.0則為18Gbps)
組裝完成!!再完成WIFI無線網路卡以及無線鍵盤滑鼠的安裝就可以開始用啦~!!
【後記】
4K播放的部分原本覺得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已經先從另一台電腦抓了一些測試用的影片放在隨身硬碟中要來直接撥放
測試影片A,結果發現一整個頓到ㄧ個不行
"哎呀呀,買太便宜的CPU果然還是有極限的,這種展示用的影片本來就會把畫質催到極限,看一般電影就不會這
樣了"
"既然有支援硬解,我想之後軟體更新後就會有改善的"
打算用這些話說服金主老弟,讓自己有台階下.........還好還沒有說出口
原來只是USB2.0頂不住4K的高流量,放到硬碟裡面再撥就沒問題了
測試影片B,還是頓......
"哎呀呀,買太便宜的CPU果然還是有極限的,這種發表沒有很久的規格本來就不大好掌握各家各戶實際撥放情形,我
相信時間久了情報多了之後就能夠有個好的通用標準出來了"
"既然有支援硬解,之後軟體更新後就會有改善的"
這些讓自己有台階下的話.........還好也還沒有說出口
原來我用來撥的32位元KMPLAYER撥放軟體根本沒有支援硬解.........
換了64位元的POTPLAYER之後,不硬解還撥得順,CPU資源大概吃了70%~75%
開啟硬解之後整個下降到15%上下
除了TS格式的影片沒有支援硬解,撥起來比較吃力以外,目前測試到60fps的撥放也都算是可以應付的狀態
在往上就沒多測試了,畢竟現在這台電視的極限就是60fps,
一萬元的預算,能到這個狀態就已經很滿足了....
雖然本人對於美感或者空間設計完全是處在似有若無的階段
但這樣簡單的擺設,沒有多餘雜亂的線材在後面纏繞
看起來就是舒服阿阿阿阿阿阿!!!!
最後有一些組裝時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我把它們整理成另一篇文章
有需要的話可以前往參考看看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