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了宇治川的另一側,依然是櫻花盛開的美景
接下來我們要前往宇治這邊的一個重點觀光地區
這時出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其中一位團員因為早上錄了一段5分鐘左右的影片
再加上在宇治川上活像個沒看過櫻花滿開的鄉巴佬,卯起來猛拍,相機就這樣子快沒電了
而這個敗尺,正是我本人.....
【平等院】
首先,先來維基個它的來歷 :
平等院,位於日本京都府宇治市,沿著宇治川邊興建,是日本早期木構建築,據信是古代日本人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極致具體實現。
該院興建於西元1053年,由平安時代權傾一時的藤原賴通改建其父別院[1],規模相當今日1/2宇治面積的平等院乃為引入宇治川水,依佛教末法之境,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彌陀堂,水池之東則建構象徵今世的拜殿,打造『淨土庭園』之喻的代表建築,其規格更為後來日式庭園的參考指標。
古老的平等院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面對「阿字池」而建,初期因置奉「阿彌陀如來」與52尊「雲中供養菩薩像」得名的「阿彌陀堂」,後因「阿彌陀堂」外型似欲振翅而飛的禽鳥,在中堂脊沿更有兩隻尊貴象徵的金銅鳳凰像,遂在江戶時期,更名為「鳳凰堂」。
「鳳凰堂」可說是集繪畫、建築、工藝與雕刻等藝術國寶於一堂之作,在『木造天蓋、雲中菩薩供奉像、鳳凰金銅像、梵鐘與壁畫』等稀有國寶級文物與「平等院」自身的歷史價值條件下,在西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在現今流通的10日圓硬幣與10000日圓紙鈔背後,更可見「鳳凰堂」圖案,代表著此處對大和民族的重要意涵。
由上面這一段可以了解這個地方對於日本人來說有什麼重大的意義,有機會來到這邊的話記得拿出來對照看看喔!!
拜這次帶來的OLYMPUS ZD 9-18mm廣角鏡以及好天氣之賜,讓我可以站在最前面仍然能夠輕易拍下沒有遊客阻擋在前的照片出來
第一張正面以9mm端(等效18mm)來拍算是剛好夠用,銳利度也還夠,邊緣看不到變形問題
第二張側面則是用18mm端(等效36mm)來拍,相較於廣角端,感受得到畫質有明顯的提升
就算手上的相機已經快要沒電,能夠拍下這兩張已經是值得了,收工!!
離開平等院,接下來當然就是要來中村藤吉吃宇治金時
但我們沒有進去吃到正式的套餐,因為要等一個半小時才會有位置T.T
最後只有在旁邊買了宇治金時的霜淇淋稍微填補一下空虛的心靈後就準備離開宇治前往醍醐寺了....
【醍醐寺】
這一趟來到日本的最後一個行程,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所謂萬頭鑽動的感覺
在進來之前的一整條路滿滿的都是人....
為了來到這邊,我們可以費盡了千辛萬苦
從宇治搭京阪電車到六地藏駅,原本想說到了車站對面搭公車就可以前往
結果距離表定時間苦等了將近半個小時,公車仍然沒有出現
於是我們決定走到距離約三四百公尺的地鐵六地藏駅,移動到地鐵醍醐駅
到了這邊的公車站又聽到公車塞住,無法過來的消息,於是又從地鐵站走了將近一公里的路程來到這邊
從遠遠的就看到了驚人的人群在目的地鑽動,也就能理解為何公車班次沒辦法順利進行了
櫻花開得是美到一個不行,但卻是個人多到不知該如何取景的熱門景點
正面積極的方式來看的話,ˊ這是個可以輕鬆找到拍照拍不好理由的好地方喔XDD
把在平等院忍下來的電力扣打完全釋放完後,結束了這最後一個行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