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在NIKON機身上使用過兩隻超廣角鏡頭,分別是SIGMA的15-30mm以及Tokina的17-35mm F4

簡單做個回憶整理一下 :

1. SIGMA 15-30mm :

DSC_0131

一顆相當冷門的超廣角鏡頭,但是它呈現出來的15mm端的畫質真的讓我感到滿驚艷的

不管是整體的銳利度,週邊畫質的衰弱的程度,發色等特性都是相當的不錯

而且15-30mm這個區間其實都滿實用的,不管是15mm的張力或者是30mm端的小廣來掃街

最重要的是它應該是現有的超廣角鏡頭中,二手價格最便宜的喔

不過抗耀光的部分卻是個明顯致命傷,幾乎可以說已經到了見光死的狀態

到了晚上要拍攝反差比較大的夜景場景難度相當的高 

 

2. Tokina 17-35mm F4 : 

中規中矩的一隻超廣角鏡頭

雖然銳利度以及發色的艷麗度比不上SIGMA15-30mm

但它們家超讚的星芒以及還算堪用的抗耀光特性

小一號的鏡身以及能夠使用一般82mm尺寸的濾鏡等特性

也算是在這一個領域有了讓人值得選擇的特色在

 

 

回歸到原本的主題

這隻8-16mm原本是一隻SIGMA歸類在"DC"APS-C機身專用的超廣角

而非"DG"全幅機身用的版本

原則上只能以APS-C的標準來評論它所呈現出來的各項表現

先天上在銳利度以及周邊畫質上已經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弱勢

 

那為什麼要特地拿這樣的鏡頭來使用呢?

原因很簡單.......沒錢

剛好身邊有朋友買,就借個三五個月來用用了XDD

 

依照發售時間來說,雖然介於DG(全幅版本)鏡的一二代之間推出

鏡群結構上也都不相同,但推估它應該與銳利度大幅強化後的12-24mm二代鏡是師出同源

實際使用過後也覺得即便是APS-C版本,在銳利度這一塊的表現其實已經不輸Tokina17-35mm的表現了

在抗耀光的表現上有一些程度上的提升,至少已經不像在SIGMA15-30mm那般接近見光死的悲劇

DSC_1877

DSC_1882

剛借到手的時候,到勤美綠園道附近試拍了一下,誇張的張力表現讓人一次就難以抵抗

相較於之前用過的SIGMA15-30mm,這3mm的視角差距真的相當有感

不過廣角段與長焦段相同,越是極端就越難掌控

上面的兩張照片是從十來張裡面挑出來的

這廣角端的構圖著重於上下左右的均衡對稱

對於我這種完全沒有美術概念的人真的是一大負擔

DSC_3094

DSC_1792

DSC_3099

DSC_3106

DSC_2197

因為等效12mm下的安全快門其實不用太高,只要掌握好對稱感,

簡單就能夠拍出穩定度以及銳利度還算不錯的照片

DSC_2145

DSC_2153

滿喜歡這樣的構圖方式,每每拿到超廣角鏡頭都會想要試試看

雖然最大光圈來到F4.5,而且廣角端又不容易帶出淺景深

如果善用距離比,還是擠得出一些來的

DSC_2147

近距離拍攝會因為廣角透視形變而產生由外而內聚集的方向性

再加上周邊畫質的損耗

讓超廣角在這樣的主題中會有另外一種不同於淺景深的聚焦方式

 

【後記】

雖然這顆鏡頭的最廣端來到了等效12mm

先不論周邊畫質的損耗,單以型變的控制來說,還是好過之前接觸過的其它超廣角鏡頭

這是SIGMA這系列超廣角的明顯優勢

我相信在全幅版本的12-24mm二代以及新出的ART版本上面一定還會有全面性的進化

但這樣的表現來說真的已經讓我覺得是個相當稱職的超廣角鏡頭

 

題外話,每次拿到超廣角的鏡頭,拍照時總是會把它轉到最廣然後當成定焦來用

這次在整理照片看著資料夾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一直把它的焦段當作是8-12mm了

感覺上接下來ART版的14mm F1.8定焦才是這類鏡頭的正途阿XDDD

希望能夠看到它有驚人的表現!

DSC_2103

DSC_2098 

 

DSC_2091 DSC_2206

 

DSC_2233

DSC_2196

DSC_2238

arrow
arrow

    peekaboo11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