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說結論,我覺得這是一隻在畫質表現上(白天)完全不遜於現在12-35mm F2.8這顆恆定標變之下的鏡頭
之前在測試4/3機身PANASONIC DMC-L10的時候有提到
這是一顆在當時定位相當錯誤的鏡頭
在當時感光元件悲慘的高ISO畫質時空背景下
端出了這麼一直看似為了與F2.8版本做出區隔
但在整體光學素質卻又沒有一絲妥協的小光圈標變
綜觀整個4/3系統,也許只有OLYMPUS的E-5才能夠正常發揮出它原本該有的性能
但這樣的組合就如同上一篇L10+O家的14-35mm稀有了吧!
只要相機拉高ISO值以後對於畫面的表現就受到了很大的抑制
這顆鏡頭搭配著F3.8起跳的小光圈與新機身一起推出
真的讓人摸不著頭腦這設定的來由到底為何?
▲ Ф67mm的濾鏡尺寸,74x93mm的鏡身,加上11群15枚鏡片組,在在都顯示著它有著不凡的潛力
在初期PANASONIC DMC-L10機身的測試時期,實在感受不到他有什麼讓人覺得特別之處
除了光源稍微不足後必須拉高ISO對應,影響到畫質以外
有時候還會出現像上方照片那樣45度角的斜條紋(!?)
雖然當下真的很想直接脫手賣出,但為了驗證是否真的如同別人所提到
這隻鏡頭有著相當銳利的成像以及光學特性
裝上了E-M1使用,在更好的防手震功能以及高畫素、無低通濾鏡條件下拍下的第一張照片開始
著實讓我對它有了很大的改觀,完全解放的解像力,甚至讓我覺得不下於m43高階標變12-35mm f2.8的表現
從廣角端到望遠端都有著相當不錯的成像水準
在現代機身的輔助下,即便必須拉高ISO值來拍攝,也能拍出令人滿意的畫質
光圈雖然小,但利用長焦的特性還是能夠壓榨出不錯的淺景深照片,而長焦端的細節也一點都不馬虎
小孩子皮膚上的細毛以及植物葉片紋路以及散布在上面的細小顆粒都呈現的滿清楚的
逆光下仍然能夠拍出對比層次分明的照片,比較可惜的是少了像大奶以及天涯奶那般的柔和艷麗色調,這點似乎是跟F2.8版本的14-50mm最大差異
【後記】
基本上這是一隻性能相當強大的晴天鏡,而且支援m43的對比式對焦
透過轉接環裝置在一般的m43機身上都能夠正常的使用,不必擔心對焦速度的問題
如果你能接受這樣的體積大小,它絕對能夠滿足你在白天時的任何應用
只是回到室內或者天色一暗就會開始出現明顯的衰退,搭配個大光圈的定焦鏡會是個實用的組合
能夠發現他並拿到手測試算是個滿特別的巧合,希望還能有機會蒐集到最後一隻松萊的43鏡來試試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