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8020196

一般來說,鏡頭的設計往往都是符合所對應的片幅機身

可能為了發揮畫質的最佳化、可能為了做更輕便的走向

各自在其適合的領域做發展

為了符合更大的片幅而將成像圈做大

或者為了對應像素密度高的小片幅而刻意提升至沒必要的解像力

應該沒幾個廠商會去做這樣的事情

而這所謂的『沒幾個』如果只有一個的話,我想就一定是SIGMA了

 

【M43片幅】

DSC_9197

因為是沒有光圈環的G鏡,如果想要將它轉接到m43機身上的話就必須準備能夠調整光圈撥桿的轉接環

等效焦段36-70mm 恆定光圈F1.8的霸氣規格,傲視整個m43的鏡頭群

 

P8250234

P8120254

在室外或者光源充足的地方,還是能夠充分發揮出m43高像素密度的能力

P8250225

P8210388

搭配OLYMPUS強大的機身防手震機能,室內也能夠用長焦然後壓低快門數來爭取較佳的畫質表現

P8080196

光圈全開也能得到細膩且銳利的畫質

P8210364

不只是逆天的大光圈規格,九片光圈葉片呈現出的散景過度更是m43中OP兩隻恆定光圈鏡頭所無法比擬的

比較可惜的是NIKON接口的版本無法透過帶有接點的轉接環來實現AF自動對焦的機能,無法體驗到這樣的爽快感

但整個使用過程來說已經是覺得表現超出預期了,硬要說個缺點的話就是又重又大,完全不會讓你有覺得是在用m43的感覺

只透過鏡頭來達到越級體驗的感受也許算是個相當有彈性的備案了....

 

P8250229

P8210362

P8210378

 

【FF片幅】

MARK0058

裝在FF機身上反而沒有太大的違和感,在機身上將自動判別FX/DX鏡頭功能關閉以後就能夠解放它應該有的實力

一如網路上查詢得到的資訊,受限於成像圈大小,18-28mm四角會出現明顯的黑邊

而28-32mm左右在室內或暗處可以看到邊角失光的問題,室外算是堪用的狀態,又或者切換成20-30片幅的尺寸也都能夠很好的避開

33-35mm算是完全可用的狀態,而畫面的表現也不負ART這個標誌的盛名,展現出完全不同於APSC機身上的強大火力

DSC_6903

 

DSC_6808

▲ 35mm ISO800 f1.8 1/200S

開放光圈下仍然能夠得到銳利清晰的畫質

DSC_6760

▲ 35mm ISO2000 f1.8 1/125S

DSC_6917

▲ 35mm ISO3200 f1.8 1/80S

差異最大的地方應該是在高ISO的優異的畫質展現

DSC_6860

▲ 35mm ISO400 f2.8 1/1000S

把光圈稍微縮到F2.8就已經相當銳利細膩的畫質

DSC_6865

▲ 35mm ISO200 f3.2 1/250S

DSC_6876

▲ 22mm ISO500 f4 1/200S

最佳狀態大該是落在F3.2-3.5,不過與F2.8跟F4已經是很難分出差異了

DSC_6892

最後不免俗的還是要來試試對焦速度,對比手上的S24-35A,我覺得它的速度以及準度都有好上一些

 

【後記】

是隻各方面表現都相當出色的好鏡頭

但有人問我會想特別推薦給身邊的親友嗎?我想答案應該會是"不會"的

不是因為它有著什麼致命性的缺點,而是它實在是強大到APSC這樣的系統是無法輕易駕馭的

SIGMA自家的17-50mm f2.8感覺上就能將APSC片幅的畫質榨出汁來

甚至在靜態的景觀文物上,能藉由防手震壓低ISO來取得更好的拍攝成像

 

如果你手上剛好還有另一台FF,那我會推薦使用

用來當作35mm定焦的用途,絕對是個相當適合的方案

又或者你手上的S18-35A是CANON的,又剛好還有另一台M43機身,那我會推薦使用

透過轉接環,你可以得到一隻36-70mm能AF對焦,恆定光圈F1.8的鏡頭

透過減焦環,你可以得到一隻25-50mm能AF對焦,恆定光圈F1.8的鏡頭

單單屈就在APSC真的是有點小可惜了

DSC_6895

P8250220

DSC_6856-編輯

DSC_6818

P8210370

P8250221

DSC_4886

DSC_5665

  

arrow
arrow

    peekaboo11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