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要延續之前的三代購入四代機來做下一個階段的測試
但有借來試拍過,這兩代的差異點真的相當的少,不像一二代之間還能有一些有感的使用落差
作為升級的理由實在過為薄弱,最後就決定跳過四代,直接購入五代來做下一篇的接續
四代於2015年7月上市,是系列機種首次使用堆疊式感光元件Exmor RS CMOS
搭配更好的傳輸與運算能力,具備4K攝影&960FPS高速攝影,連拍速度提升
同時改善高速動態攝錄時會發生的果凍效應
而2016年10月推出的五代,與四代在規格上的差異主要是多了315點的相位對焦,讓提升的機身性能有更完整的發揮
而2016年各家旗艦手機型號分別推展到iPhone7+/HTC U11/SAMSUNG S8+
其中在相機功能上最受矚目的應該就是HTC U11, SONY IMX362感光元件/UltraPixel3 1.44um/F1.7光圈的規格下
在GCAM這種劃時代應用軟體問世之前,它的拍照成像已經讓許多DC相機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而RX100系列的發展也在這個時期有了不同方向的變化 : 快
更高速的運算能力、對焦速度提升、相位對焦的加入、到後面機種眼控功能的加入
到了六代甚至捨棄大光圈,直接改成高倍數的焦段
在手機急起直追,風雨欲來的氛圍下,SONY將這個產品線帶往全新的應用領域,重新挖掘出以往不同忠實客源
當畫質的不再是DC隨身機種能夠確保的優勢,能在瞬間捕捉下值得紀錄的美好時刻,是身為一台相機帶給使用者最有感的差異點
不管能夠得到再怎樣細緻的拍攝成像,沒有故事性的照片終究是很難讓人留下印象
而RX100系列正是以這樣的主軸不停的延續發展下去,也許下一代的畫質不會有多大的進展
但拍攝出好照片機率逐步提升的概念成功與否,也已經印證在市場上的口碑以及銷售成績
剛入手的前幾天帶到外面拍了幾張照片,回到家在店看完覺得跟三代機比較起來沒有顯著的升級感....,一度萌生放棄這篇網誌的念頭
不過既然都到手了,還是決定用下去吧
以下就以幾個自己在使用過程中比較常用到的幾個項目來做心得記錄吧 :
【多框降噪】
▲f/2.8 8.8mm(等效24mm) 1/15S ISO6400
▲f/4 8.8mm(等效24mm) 1/40S ISO6400
從一代開始就有的功能,拜處理晶片性能以及感光元件高ISO純淨度提高之賜,沒有腳架的情況下,多框降躁的功能還算不錯用
雖然原圖還是需要進PS做一些程度的潤飾,但這樣水準的照片在幾年後手機已經憑藉優異的夜拍模式運算方式大幅拉近兩造之間的差異
【HDR&DRO( Dynamic Range Optimization 動態範圍最佳化) RAW】
▲f/5.6 8.8mm(等效24mm) 1/400S ISO250 (HDR)
▲f/5.6 8.8mm(等效24mm) 0.6S ISO200 (HDR)
▲f/2.2 9.3mm(等效25.5mm) 1/500S ISO125 (DRO RAW)
▲f/1.8 8.8mm(等效24mm) 1/60S ISO125 (DRO RAW)
HDR功能很方便,檔案小而且剛拍好的當下在螢幕上觀看會覺得滿不錯的,所以中間曾經一段時間都想說依賴這樣的方式直出就可以
因為是需要改成jpg檔案直出,在後續調整的寬容度上會比較吃虧
加上SONY機種獨特的色調詮釋方式跟自己的認知有點落差
如果照片後續需要做調整通常反而會花上不少時間,而且大多無法調整成自己想要的狀態,所以後期還是調回RAW的格式來拍攝
搭配DRO模式先做初步的微調,至少回家後有一些照片不會在初步篩選的時候就被剃除
上面的人像照是一個滿成功的案例,原本已經是暗到看不見人臉的狀態,背景也不會因為HDR合成後對比降低,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但還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背光的環境下盡量還是使用包圍曝光,它的寬容度並不足以應付這樣的拍攝條件
【防手震】
▲f/5.6 8.8mm(等效24mm) 0.6S ISO200
開啟防手震拍攝建築物,在等效焦段24mm下拍出0.6秒沒有晃動的照片算是我目前最佳的成績
比較可惜的一點是如果想要讓它釋放最佳的解像力,防手震的功能還是需要關閉的
【ISO躁點】
▲f/2.8 8.8mm(等效24mm) 1/200S ISO500
拍到後面,室內的環境ISO都會很自然地控制在500來拍,感覺上拍下來的RAW檔有比三代的時候來得乾淨好調整
▲f/2 8.8mm(等效24mm) 1/80S ISO640
▲f/2.5 10.5mm(等效28.5mm) 1/125S ISO640
ISO640的條件下RAW檔開啟後已經可以看到一些噪點,雖然不利銳畫的處理,但呈現的細節也都還算不錯
【慢動作攝影】
▲一些平常再不過的動作卻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氛圍
▲無意間拍到,看到才想起來這個叫做瞬膜
▲原來打火機點燃的瞬間可以有這樣的畫面呈現,圍繞在外圍的薄焰好像超級賽亞人的氣場
這一個項目跟超廣角還有超望遠一樣,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用到,但派上用場的時候卻都可以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影像紀錄出來
不同於視點的轉變,而是在原本在眼前流逝的日常中挖掘出想像不到的驚喜出來
【4K影片】
沒有記錯的話,RX100系列從四代開始就有超採樣( Oversampling )
先以5K的解析度錄製影片,經過Oversampling後再以4K解析度輸出到記憶卡
用以提高影片的拍攝品質
但這樣的方式會大大的燃燒掉RX100原本就已經很貧弱的電池容量,加上高度運算下會產生的溫度
導致這樣的功能只有10分鐘的限制
所以原則上就算備用電池帶得夠多,其實也不足以作為實戰用途
我自己是都拿來做裁切成想要的視角,然後用1440P(2K)畫質轉出
整體畫質也是相當不錯
而一般1080P的錄影成像對於SONY來說是小菜一碟,同時有支援S-LOG2規格,我想就不再多贅述了
【後記】
在購入這台相機之前其實猶豫了滿久的
如果想要追求畫質它的二手價格可以給我其它相當多更好的選擇
甚至是把這樣的預算投入到手機,換取更便攜且一部分環境下更好的成像
手機以及相機到了這個階段已經無法用畫質來做取捨
『更快的對焦速度』
『在高速記錄下的成像穩定性』
『高速攝影帶來視覺衝擊』
不再一昧地追求高畫質,顛覆原有對相機的認知來操作它才能夠有不一樣的心得感受
捕捉下原本會因為紀錄速度過慢而流失的各個發生中的日常細節
也許這才是SONY賦予它的新機能所期望的新視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