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關係,去年外出遠門的次數大幅縮減
就算隨身帶著相機,少了旅遊的心情,好像就也無法拍到讓自己覺得值得紀念的照片
防潮箱裡面擺著滿滿的鏡頭,突然想到好久沒有更新網誌了
之前有用過18-35mm D版的鏡頭,手上也不乏超廣角鏡可用,但因為想說已經做過兩顆20mm定焦的對比
所以也一直覺得要補上一篇這顆鏡頭的使用心得會比較完整
雖然NIKON已經有14-30mm F4這個優秀的後繼者出現,
不過扣除只能用於無反系統的要素,對比NIKON的各個超廣角變焦鏡
這顆18-35G還是如同D版一樣的輕便,而且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有著更成熟的表現
在體積重量列入考量的情況下,絕對會是N家超廣角鏡的首選之一
雖然帶著它出勤的次數不多,但好歹也用了快一年的時間,還是有留下一些覺得不錯的照片
這次就針對改善的幾個項目來逐項回顧吧!
【解像力】
▲18mm F/8 ISO64 25S
▲18mm F/8 ISO100 1/400S
▲18mm F/7.1 ISO64 1/100S
從中心到週邊都有相當不錯的畫質表現,尤其是週邊畫質的進步真的是相當有感,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進相簿中觀看大圖四周的狀態
▲35mm F/4.5 ISO640 1/100S
▲35mm F/5.6 ISO125 1/500S
另外一個值得嘉許的是望遠端的部分,光圈全開就有相當清晰銳利的畫質表現
小縮到F5.6更是向上提升了一個層次
【耀光。星芒】
▲19mm F/22 ISO64 1/400S
▲35mm F/22 ISO64 1/640S
要說道從D鏡到G鏡,我覺得進化最有感的除了整體解像力以外,就顯著的就是耀光跟鬼影的部分
畢竟這影響到強光下整體的清晰度
18-35G在白天陽光以及夜間點光源的照射下,對於畫面對比的影響程度極低
就算直接把太陽擺在正中央也能夠拍出層次分明的照片出來
而且即便出現光斑,呈現的狀態也不會搶眼到破壞畫面的結構,甚至帶有點綴的效果
18-35D一樣冠上ED這個代號,18-35G的表現可以說是相當的出色稱職
▲18mm F/5.6 ISO800 1/20S
而星芒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
F5.6就可以呈現清楚不分岔的十四道尖芒
【廣角變形】
只要是廣角鏡頭就很容易遇上變形的問題,可能是桶狀,枕狀或者透視型變
透視型變透只要控制好水平垂直就能改善,但是桶狀/枕狀變型則是只能夠過機身或者後製來做校正,當然這樣的過程多少會有失真的情況產生
18-35G在這個項目的表現也是相當不錯
不僅近距離的周邊物件的變型量控制得當,遠距離拍攝照片的直線線條也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出現
【後記】
體積重量讓人覺得輕便、畫質表現也絲毫感覺不到有妥協的跡象
雖然不是屬於高階的定位
但它算是集結了NIKON F接口過往超廣角鏡頭經驗,完成度相當高的產品
要說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廣度少了那麼一些
身為一個NIKON人錯過的話就太可惜了